8月26日消息,在广东省江门市,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一种高纯度的特殊探测液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完成江门中微子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近700名研究人员。实验不仅可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层及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还可进行不活跃中微子和质子衰变的探索。
意大利米兰大学及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米兰)的教授乔阿基诺·拉努奇表示,“我们今天宣布的这一重要成就,也是得益于许多来自中国以外的研究团队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将此前液体闪烁体探测设施的专业知识带入JUNO,共同推动了该技术达到极限边界,为实验宏伟的物理目标开辟了道路。”
上一篇文章:哈电集团斩获国际发明大奖
下一篇文章: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